
研讨会现场
本网讯(苏世峰 报道)5月19日,由我局主办的“中国—东盟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与合作研讨会”在南宁举行,该研讨会是2023(第十二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的分论坛之一,旨在促进和保障中国和东盟在矿业合作中提供有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支撑。
广西地矿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徐初来主持会议并致辞。徐初来表示,希望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的比较研究,以及项目案例分析,探索各国间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现状,寻求彼此今后合作的契机,共同提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共同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惯例,平等、互利共赢的地球物理矿业勘查开发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合作格局,加快各国矿业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步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秘书长薛国强在致辞中表示,矿业作为主导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和东盟在矿业领域的合作有着较为扎实的基础,更有着广泛的前景,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与合作融入其中,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上天入地下海”的找矿工作中迸发出无限潜力。
随后薛国强分享了“瞬变电磁近源探测新方法技术”,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矿产资源局岩土工程处地质师苏帕维特▪亚桑格特分享了“地球物理在泰国的最新应用”,越南科学院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杜辉强分享了“越南北部深部地质构造重力场资料与地磁资料的联合处理研究”,山东大学教授柳尚斌分享了“无人机载半航空电磁探测新方法与应用”等内容。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中国地球物理协会、广西地球物理协会承办,近百名业内专家和人士参加。(编辑:刘容辰;校对:常莎莎;审核:黄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