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杜小品 冯庆
作为广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的先行县,南宁市隆安县在自治区土壤普查办的指导下,以“技术协同、质量管控、成果创新”为核心,探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普查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作为“土壤三普”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全程参与并主导了隆安县的技术攻关与成果编制工作,为广西土壤资源的精准化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自治区土壤普查办、广西国土测绘院多次组织邀请专家赴隆安县开展“下沉式指导”,深入开展野外实地踏勘工作。在隆安县金福火龙果基地、农派六叔沃柑基地等典型区域,专家组围绕土壤命名规范、图斑边界划定等难点问题,进行现场教学与实操演练。针对技术人员提出的“成土环境与土壤类型矛盾”等问题,专家通过现场判断成土母质、剖面特征观察等方法,逐一解决技术瓶颈,并指导编制《野外校核问题答疑手册》,进一步提升团队专业能力,确保土壤普查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
为确保普查数据精准可靠,广西国土测绘院与隆安县土壤普查办密切配合,积极构建“自治区级专家﹢市县土壤普查办﹢技术团队﹢乡镇农技骨干”四方联动机制,并贯穿隆安县“土壤三普”成果编制全过程。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等专题成果县级质检环节,隆安县土壤普查办技术负责人带领基层农技人员多次到野外一线实地核验疑问图斑。
在土壤类型图验证阶段,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野外勘探、土钻取样分析、景观特征比对等手段,对土壤类型进行精细化核查,确保制图结果符合规范要求。目前,隆安县土壤类型图已通过专家野外验证,为隆安县农业产业布局优化、耕地质量提升等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作为2024年广西首个完成阶段性成果编制的先行县,隆安县“土壤三普”工作实现“三个率先”。
首先是率先完善技术体系。隆安县总结形成了《土壤类型图编制操作手册》《土壤类型图野外校核技术要求》等多项操作技术要求,形成覆盖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有效保障土壤类型图编制进度和质量,也为全区土壤类型图编制工作提供实践经验。同时,牵头起草发布《1∶50000县级土壤类型图制图规范》,进一步规范广西土壤类型图制图基本要求和基础数据,保证成图质量。
其次是率先开展方法创新。隆安县结合地方种植特点,提出优化火龙果基地采样方法,并在全区推广应用;将采样点与土地确权数据图层叠加,提前对接基层人员,了解土地利用情况、作物种植情况、地块面积等信息,大大提高现场信息采集效率;针对成果编制中数据处理方法专业和数据量大的特点,集中技术力量,研发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预测制图软件,并配套编写《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属性预测制图操作手册》,将数据预处理、异常值筛选、数据间转换等环节进行创新性模块化处理,极大降低数据处理难度,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
最后是率先集成数据成果。隆安县基于以往数据率先完成成果编制工作技术验证,形成1∶50000土壤类型图,完成土壤普查报告、土壤普查技术报告等4个总报告和8个专题成果编制,搭建完善土壤普查数据库框架,实现成果编制工作数字化管理。
广西国土测绘院院长陈兰康表示,土壤普查是守护耕地红线的基础工程。下一步,该院将以隆安为起点,持续探索土壤资源高效利用路径,为广西土壤资源科学利用、农业产业优化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支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