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地矿局立足地勘主业的同时,围绕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打出地勘经济“组合拳”——近日,广西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项目组奔赴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马不停蹄地开展域内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源(“双源”)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价的前期工作,为该中心3月底成功中标的“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拉开序幕。
“‘双源’项目是中心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首个地下水调查项目,是我们在生态环保领域业务的新突破。”该中心党委书记黄有和说。据介绍,该项目将划定域内地下水污染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对建立健全巴马瑶族自治县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保障巴马“长寿之乡”的地下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广西地矿局近年来以项目为抓手大打“大地质”“组合拳”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局上下以起步提速、开局争先的奋斗姿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地勘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该局局长唐善茂说。
项目为王,下好地勘主业这盘棋
今年第一季度,广西地矿局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力争稳中求进,实现总收入9.43亿元,其中矿产地质勘查收入同比增加26.09%。“我们时刻紧盯自治区产业发展需求。”广西地矿局地质矿产处处长王新宇介绍,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矿事业,要求地矿局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充分利用自治区优势矿产资源,为广西千亿元产业提供资源保障。为此,广西地矿局对紧缺矿产加大了找矿力度,增储促产,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我院全力以赴抓地勘主业项目,以优秀的项目拓展新的项目。如广西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工作进展位于全国前列,其中广西平果市那豆堆积型铝土矿区成果入选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范例。”广西地质调查院院长徐海说。
与广西地质调查院一样,“咬住地勘主业项目不放松”已成为全局各地勘单位的共识。2021年,该局新提交大中型矿产地33处,新增了一批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超2000亿元,为广西千亿项目提供了矿产资源支撑。
地勘项目成果,也带动了综合研究与地质科技创新。2021年,该局实施科研项目40项,地质找矿理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环境修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均取得新成果;获批两项自治区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零的突破。2021年,全局共获得各类科技奖33项、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0项。
服务升级,“大地质”跑出“加速度”
围绕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广西地矿局不断做大市场“蛋糕”,2021年共承担“大地质”服务建设类项目442项。“我们围绕‘大地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通过与地方的对接,提供技术支撑,项目来源实现‘属地化’,跑出了‘大地质’工作的‘加速度’。”广西地矿局经济发展处负责人说。
“要提升地勘队伍的发展水平,必须延伸传统地勘项目,不断开拓服务领域。”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院长石科如是说。“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们与地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地质矿产勘查、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大石山区找水打井、地热资源勘查、矿泉水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等方面开展合作,2021年承揽各类项目78项,产值达1.3亿元,较上年增长19.2%。”
广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地质科技成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撑。该局21家地勘单位承担的72个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普查)工作项目,涵盖了自治区的93个县(市、区),基本摸清了调查区地灾风险隐患底数,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建议和风险管控措施。同时,他们还承担地质灾害防治类项目209个,构建了“地方政府﹢地勘队伍”的地质灾害防治模式。
服务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也是他们的重要业务领域。2021年,该局地勘单位完成了17个县(市、区)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调查及评价;承担了14个县(市、区)国土空间规划、50多个村庄规划以及三江等4个县(市)约30万宗的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项目;承接了南宁、梧州等地的3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及基本农田补划方案报告编制项目,以及武鸣区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等12个项目。其中,都安县板岭乡永仁村全域土地整治项目成为广西地矿局首个“为民办实事示范点”。
绿色发展理念,让该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越来越宽。2021年,该局承担了北流市、兴安县和平乐县7座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等34个项目;完成广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广西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行政验收工作;完成广西典型土壤重金属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及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与分析,查明主要重金属元素来源,取得的成果以及形成的一整套技术方法获得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完成广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总成果集成及成果应用系统建设,其中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农耕地富硒土地成为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土地之一。
搭建平台,激活“走出去”动力
“抓好‘走出去’项目和市场,我局在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向‘走出去’重大项目倾斜,多方协调、积极推动地勘单位实施相关项目。”广西地矿局对外合作处负责人介绍说。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为该局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契机。广西地矿局充分利用承办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的机会,帮助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获得项目信息,大大促进了广西地勘单位、矿业企业与东盟和非洲国家的交流与合作。2021年的项目推介展示会上,65个单位现场推介项目17个、签约项目19个,项目签约意向金额超60亿元,得到各界的赞誉。
在此基础上,广西地质调查院与广西矿业企业“联姻”,获得南非北开普省高硅锰矿前期勘查项目,在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现已完成实地踏勘与资料收集,对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较好成果。
该局还积极推进地学中心平台建设,初步完成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服务平台改版升级,提升东盟国家地质资料数据服务能力;并成立了有65个单位参加的广西海外矿业产业联合会,为推进矿业企业“抱团出海”搭建平台。
为持续推进与柬埔寨的矿业交流合作,该局根据柬埔寨矿产能源部提出的加强实验室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矿业信息化建设、柬埔寨重点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柬埔寨东部地区基础地质调查等5个方面合作意向,完成《柬埔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规划2022~2030(草案)》编制工作,同时在线上举办了2021年柬埔寨国家地质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班。
“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这一平台的重要作用,在地勘单位、矿业企业和东盟国家同行之间精准架起信息对接桥梁。我们将勇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把握疫情后期东盟国家将加大对矿产勘查、开采和出口力度快速拉动经济复苏的新机遇,积极推进东盟地质矿业勘查开发合作,开创出一片发展新天地。”唐善茂满怀信心地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