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青瓦、坡屋顶、花格窗,一座座别致的小楼房韵味十足、错落有致地藏身青山环抱间,与穿村而过的刁江碧水、集中连片的水田构成了一幅山青、村净、水美、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近日,记者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永仁村后惊喜地发现,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到这里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半年多,这个少数民族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都安县位于广西中部,是全国成立最早、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石山面积最多的瑶族自治县,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作为广西20个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都安县亟需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补齐突出短板,把脱贫成果巩固好。
2020年,借着广西布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东风,广西地矿局帮助都安县成功申请了永仁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开启了永仁村的蝶变之路。
走在整洁干净的水泥村道上,永仁村党支部书记何算告诉记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让村里的土地更加集中连片,农业生产也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效益明显增加。村民不仅能拿到青苗补偿费、土地租金等实实在在的好处,还能随四季变换享受不一样的美景……
据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通过生态化改造,建成了“微田园”“微果园”“微菜园”,可以栽树养花、种菜种瓜。地势落差较大的坡地被顺势做成小梯田,与周边经过改造复绿的石山、坡地民居形成呼应,形成了梯田景观。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后,以往小块分散的土地变得集中连片,旱地变成了良田,真正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连片农业景观带。
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永仁村还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村企路江坡景”系统治理的理念,通过村庄整体规划、升级屯内路网、补齐水利设施、升级垃圾转运设施、农房风貌改造升级、“三清三拆”环境整治等措施,深入发掘“美丽经济”,打造独具特色的诗画田园风光。
改田成景、改田连村、改田连水、改田连片……围绕着“田”的一系列措施实施下来,永仁村不仅绘就了房前瓜果香、屋后田成畦、四季有风光、景景皆不同的大美乡村底色,还解决了当地长期存在的村屯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的问题,使耕地质量提高了2个等级。
更让永仁村村民高兴的是,因为项目的实施,当地还获得了1000亩“旱改水”交易指标。按照目前交易指导价计算,预计可获得交易资金1.64亿元。这无疑解决了永仁村下一步的发展资金问题。“真心感谢广西地矿局的大力支持啊!”何算笑着说。
“来永仁村开展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高效的地质技术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受教育。”广西地矿局负责该试点项目的负责人覃赋珅坦言。
据介绍,他们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成立了临时党小组,与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目前,广西地矿局已经将该项目列为他们的首个“为民办实事示范点”,探索以“党建﹢”推进乡村振兴,真正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如今,项目虽然还在推进中,但升级后的永仁村已经迎来了不少前来考察洽谈合作的客商,以及陆续从大城市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在这一方热忱的土地上,广西地矿局和永仁村共同描绘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