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工作是信息采集、加工、整理的过程,其观测、分析、测试的信息数据十分庞杂。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地矿信息数据处理自动化、数字化进程,地矿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
1975年6月,广西地球物理探矿队率先成立了“电算小组”,应用计算机进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数值计算,相继完成重磁资料延拓和正反演、重力地改、地震数据模拟计算等。1979年,广西地矿局成立局计算站,1980年安装美国CROMEMCO—3微机(Z—80A),随后升级为MC—6800多用户系统(四个用户终端),是广西最早安装和使用微机的单位之一。
该计算站自行开发和移植一批地学专业应用软件,包括物化探、数学地质、水文地质、事务管理等方法程序,完成一批生产任务。80年代,地矿部及部属大专院校开办各种微机培训班,技术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微机操作和编程方法,微机应用和信息数据处理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截止1990年底,广西地矿局系统共有各类微机112台,笔式绘图仪、数字化仪、激光打印机等主要外部设备10台,从事微机应用的技术人员106人,他们在地学各专业开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数据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1981年5月,广西北海地矿勘察公司与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工程地质系合作,开展《滨海多含水层系统水资源评价及承压含水层海底等效边界研究》,广西地矿局计算站积极协助,完成应用三维模型有限元方法计算,为北海市城市规划地下水资源提供了资料。该科研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80年代以来,广西地矿局测井中心配备由微机控制的JBS—1型数字测井工作站,进行井中三分量测量,取得大量测井数据。广西地矿测试研究中心的大型分析测试仪器,采用微机控制,其中等离子光量计(IPC)的微机应用系统,实现了扣除空白、标样改算、质量监控,分析结果数据自动记录在磁盘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广西地质测绘队和区域地质调查队印刷厂,采用电脑激光照排系统,淘汰了铅字排字印刷方式,取得较好效果。
90年代以来,Internet成为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工具,广西地矿局紧跟信息技术发展,于1996年建成局机关局域网,并连接Internet,实现了与地矿部和广西党政部门信息传递,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
(来源:新编《广西地质矿产志》)
上传时间:2007-9-5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