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是国务院1 9 8 4年决定的全国1 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广西新兴的滨海城市。陆地面积约5 0 0 km2,地表水系不发育,市区内无地表河流,以往用水主要靠唯一的人工渠道一湖海运河,全长5 5 km,从北侧合浦县六湖水库引入灌溉,干渠设计流量5 m3/s,年流量0.9 4 4亿m3,一年中有半年断流,实际流量约0.8亿m3,普遍认为是一个淡水缺乏、海水容易入侵的城市。缺水问题制约着开放城市的发展布局。
1 9 8 4年,区地矿局成立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公司(1 9 8 7年公司更名为研究院),通过多年充分调查研究和加强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基础上,获得上万个数据,初步评价认为该市地下水补给条件好,储量丰富,远景开采量可达4 0万m3/d,为当时开采量的5倍,向市政府提出开采方案,被采纳后经勘查,先后找到海城、后塘、禾塘、龙潭、高阳、三家村等6个水源地,提交地下水储存量1 4 1.7 7万m3/d,可采资源量达50万m3/d,解决了北海市2 0 0 0年计划需水,与地表水方案相比,缩短了2年建设周期,节约基建投资上千万元。此外,市辖涠洲岛、斜阳岛经勘察认为属各自独立的储水系统,地下水储存量2.5 3万m3/d,可采资源1.2 0万m3/d,基本可满足当地居民目前需水量。
1 98 7~1 989年,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与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工程地质系合作,为配合北海市城市供水勘探和水资源评价,以解决市区地下水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海水倒灌对地下水污染所造成危害,开展“滨海多含水层系统水资源评价及承压含水层海底等效边界"的专题研究。由于北海市三面临海,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承压水层向海边延伸,水位受潮汐效应影响而波动,致使海底等效边界难以确定。研究过程中,采用钻探、试验、动态观测等提供的数据,应用当代数值法等先进理论,建立水文地质物理模型和准三维不稳定流动数学模型,通过井流、潮汐效应、降雨渗透模拟确定水文地质参数,首次提出承压含水层海底排泄“等效边界,,的新概念和新的研究方法,从而解决了市内6个水源地在未动用海上钻探为前提,预测海水不发生入侵条件下的最大开采量,节约了大量资金,缩短评价周期;且在理论、方法上解决了当今滨海水源地地下水评价普遍存在的承压含水层海底边界的难题。该研究成果获1 989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1 98 8~1 992年,该研究院蒋健民等又与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地质研究所陈崇希共同完成《地下水不稳定、?昆合抽水的渗流一管流耦合模型及其应用》科研项目。该成果在混合抽水机理上提出了新见解,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符合混合抽水机理的渗流一管流耦合模型,解决了多年来未解决的多层含水层系统混合抽水确定分层参数和分层流量的近代水文地质难题,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均有较大突破,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该项成果获1 994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 995年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l 99 4~1 9 9 6年,广西地矿局根据地矿部定向研究项目,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与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勘察研究院以周训、王举平、陈崇希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的《广西北海市海水入侵防治对策研究》,在收集、整理北海市已有的地质勘探,水源地勘察和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市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位、水质观测及开采量资料,探讨海水入侵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海水人侵的范围和发展历史,分析海水入侵的原因。对海城区的海水入侵进行了重点模拟和预测,提出保护好北海市地下水资源、防止海水入侵的若干对策。建议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对开展北海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分层的水质、水位和开采量的立体观测网,进一步研究海水入侵机理,预测海水入侵趋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并以北海为试点,建立以控制海水人侵为约束条件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以此为基础,探讨沿海含水层淡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有关措施。
来源:《广西地质矿产科学技术发展史》
上传时间:
2008-4-16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